中國MBA教育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類別 : 中國留遊學
更新日期:2009/10/19
中國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以及整體經濟國際化程度的逐漸提升,正在為MBA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在這樣的宏觀背景條件下,中國MBA教育開始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而其“黃金時代”的到來則包括整個經濟大環境的支撐、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整個社會對其逐漸持有理性客觀的認識態度等諸多因素的推動。無論如何,對於希望提升自己的市場管理人才來說,接受名校的MBA教育仍是最佳選擇。

MBA人才缺口巨大



MBA為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縮寫,中文叫工商管理碩士。MBA誕生於美國,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對於中國來說,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化程度的提升,對MBA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但是目前的供給量明顯不夠。據麥肯錫公司的數據統計,中國在未來10年需要75000名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管理人才,以配合企業在全球施展宏圖。但是現在可以預見的供給明顯不夠。為此,中國國內商學院的招生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秋季MBA的招生規模有望達到480人,其中金融班將達到80人,另外,同濟大學方面也表示,2009年有可能再擴大招生規模。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在加入WTO以後,正在進入一個全方位的工商管理時代。最貼近市場規律培訓出來的MBA一定可以施展抱負。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的商業市場。中國的GDP已占全球第5位,外貿出口已占國民總產值的1/3,市場化、國際化正在中國各個領域不斷深入。可以預見,中國對MBA人才的所需,在不遠的將來將很快上升到世界第一位。

事實上,這種需求增長已經遍及現在就業市場,近幾年,世界500強企業、國際化企業、金融業吸納國內名校MBA畢業生的比例正在逐年提升,MBA畢業生的薪酬水平也在同步提升。

MBA教育加快與國際接軌



對於MBA人才需求的增長,也對國內的MBA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國內優秀的商學院也正在逐步適應這種需求。在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摸索之後,他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尤其是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明顯加快。

目前中國擁有MBA招生和培養資格的院校已達127所,其中一些名校更是致力於將工商管理教育辦好,這一點從各商學院不遺餘力地高薪聘請國際大牌教授上就能看出來,商學院對自身的國際化,也是從師資的教育根本開始國際化。像清華、北大、中山大學、上海交大都有一定比例的海外教授,有些學院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0%到50%。這些海外教授更熟悉和認同國際通行的學術規範,將一些國際工商管理教育的理念帶給國內商學院。

在教師隊伍國際化的同時,國內商學院也在積極推動生源國際化,他們通過招收一定比例國外學生以及與國外商學院交換國際交流生等途徑,讓來自更多國家的學生在同一課堂交流溝通。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去是中國學生到外國讀書,現在有這麼多的外國學生到中國讀書,這反映了中國的商學院、中國的MBA教育在迅速地往國際化發展。

再度“火爆”之後的理性認知



毋庸置疑,近年來,MBA教育又開始呈現越來越火爆的趨勢,這從參加GMAT和MBA全國聯考的人數逐年遞增就可看出來。這樣的火爆讓我們聯想到2000年前後MBA的大熱,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同為火爆,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者的火爆是以為MBA可以讓薪酬有大幅提升,此後MBA進入低穀也是因為人們發現薪酬的提升並沒想像中的多。現在,很多人接受MBA教育不僅是為了提升薪酬,更希望有一個獲取專業知識和人際關系的平台。

當然,MBA對於薪酬的提升還是有目共睹的,某調查公司今年一項關於MBA薪資的調查顯示,中國MBA人才全面平均年薪為8萬多元,而在去的MBA學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為3萬多元。尤其在名牌商學院畢業生中,這種提升更為明顯,有的提升甚至超過100%。

但是在追求薪酬提升的同時,更多的學員更看中非貨幣受益:接受更系統的知識培訓提高能力;為了更好地發展實現轉行;結識優秀人才擴展人際圈等等。這種更注重長遠發展的理性認知將有效地避免MBA教育再度出現“急升急降”的現象,有助於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

人力資源專家也表示學員應該認識到,MBA更多地是提供了一個獲取專業知識和人際關係的平台而能否充分發揮這個平台的作用還要看個人的能動性。此外選擇MBA也要選那些有名氣保證的機構其師資、視野、人脈圈子方面的優勢對學員將來職業發展的影響也超出同業。

新聞來源:中國MBA備考網